找到相关内容2146篇,用时5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坛经》与现象学

    慧能思想的,尤其是敦煌本,更可以确定是慧能语录为主体。中国佛教著作称“经”的唯此一部。此后禅宗南宗一系的五家七派所倡不管如何变化,均以《坛经》所主“自心中顿见本性”、“自性自度”、“以为宗、无相为体...最上乘。  并以“不染”释“”:  般若三昧,即是,何名?知见一切法,  心不染著,是为。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  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杂,来  去自由,通用...

    李玉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563985.html
  • 略论禅宗佛学的理论基础——真如缘起论

    提出了、无相、住的思想。这“三无”思想的中心是无相说,只有懂得了无相说才能理解住的思想。慧能的无相说,则来自于大乘般若空宗的思想,般若空宗主张性空幻有,把一切相都当作是幻相、虚妄相。正如《...无相颂》中说:“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真如本性本来清净空寂,念心所起即是妄相,因此修行的人就不应执著于妄相而生烦恼,所以说要以“无相为体”、“住为本”。自性起,念起即有相,但只是妄相,不应执著...

    许抗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4365664.html
  • 菩萨应知般若波罗密相

    ,当知般若波罗密亦不动。  诸法故,当知般若波罗密亦。  诸法无畏故,当知般若波罗密亦无畏。  诸法一味故,当知般若波罗密亦一味。  诸法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密亦无边。  诸法生故,当知般若...:诸法皆空,空中动,般若波罗密亦不动,故般若波罗蜜有诸法不动相。  “诸法”者:诸法皆空,空中,有念则有着,有着则不空,是以诸法,般若波罗蜜中亦,故般若波罗蜜有诸法念相。  “诸法...

    智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3767267.html
  • 智诜与净众禅系

    府礼六祖弟子自在和尚,披剃出家,天宝八载(749)受具戒,尔后上五台山清凉寺,次年至西京安国寺、崇圣寺,天宝十载(751)至北灵州,居贺兰山二年,遇商人曹环,知剑南金和尚有"忆,,莫妄"三句语,...以心性为万有本源和解脱之本的内容"(1),强调"一切诸法,以心为本… …无心境,名为般若"。单从书名来看,其作就有注重般若空观之义,他在内道场依法摄心,令不起,使西国三藏难寻其迹,可谓其重视...

    徐文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0842550.html
  •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一、《金刚经》与六祖惠能   二、性空、所得   三、明心见性、成就般若   四、无相、住、   五、在生活中修行、解脱   六、结论   禅宗自四祖后,《金刚经》逐渐取代了《...代祖师。   在性空,所得的基础上,六祖证悟到了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并非绝对的差别对立。《坛经》说:‘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338971.html
  • 慧能心性思想的特征:自心本体与“三无”之旨

    空观的有机结合,这一结合的最典型表述就是“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的“三无”之旨。   由于慧能理论兴趣并不太高,更重要的是由于《坛经》的口语化叙述与成文成书过程的复杂性,作为慧能禅法及南宗禅...万法即万物的本体,《坛经》及其所昭示的南宗禅均持如是立场。   《坛经》中另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以无相、住、阐释自心、自性的体、相、用。   无相的标准定义是“于相而离相”。“外离一切相,但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50153440.html
  • 四川禅派净众与保唐之关系

    无相“忆、、莫忘”禅法深感赞佩,于是离贺兰山到剑南拜谒无相和尚,于乾元二年(758年)正月到达成都净众寺。经人引见拜谒无相和尚,接受其教示,住遂入白崖山禅修。  根据敦煌文献《历代法宝记》、《楞伽师资记》、《传法宝记》和普济《五灯会元》的记载,住的禅法思想主要有三:、心性、一切时中总是禅。  ,指妄念,即正念之异名。无意,清净菩提自然现前,若有杂念,清净菩提永难现前。一不起...

    王书庆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760758.html
  • 禅宗智慧(第二编:本无一物)

    衣物,这位糊涂僧也就礼谢而去了。  4何为  听到了一个公案:  一僧人问大休“如何是师祖西来意?”  大休说:“黄瓜茄子。”  始终不理解这段公案是什么意思,就怪自已太愚笨。于是遍找江淅名僧求道,一天来到庐山大安禅师处。大安问:“你号什么?”答:“。”大安说: “哪个是?”茫然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大安之问,不是明知故问,而是相当于慧能的“哪个你的本来面目?”对此确不...

    张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2964535.html
  • 一口吸尽千江水——访慧门禅师

    这样子。   ■ 虚幻休息主要对付那些过患?   □ 对,而且主要是说虚幻休息可以帮助我们不必再产生这法执,我法两执着比较会排除掉。   ■ 什么是?   □ 这个在一般的解释跟六祖坛经的解释会不一样的。可是真正的呢更不是什么念头都没有,而是说你要处在一个正念的这一种才是真正的并不是说我念头全部都断绝了,不是这样的,所以他一般的就是说你现有生起的念头跟前面的念头是...

    黄亚瑞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8502688779.html
  • 论六祖慧能的禅学思想

    就是历代的文人士大夫喜欢参禅的重要原因,而禅宗又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为宗,无相为体,住为本”   在“顿悟成佛”论上,六祖慧能的主要见解是悟与迷的关键在于是否“...就具有佛性,自性本来就是佛性。明心与见性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明心才能发见佛性本自具足,而所谓见性就是明了自心本来就是佛心。   怎样才能做到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呢?六祖慧能认为唯一的实践法门就是、无相...

    吴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2951575.html